WFU

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淺談口腔癌前病變的冷凍治療


口腔黏膜白班


惡性腫瘤,也就是令一般大眾聞之色變的「癌症」,一直是台灣民眾十大死因的第一位。近年來,口腔癌則持續佔據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的前五位。

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第一年的五年存活率約76%,到了第四期則驟降為33%。而傳統大範圍的口腔癌手術治療,往往對於患者的生活品質,產生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口腔癌的早期診斷與診療,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口腔癌前病變:臨床意義與分類


「口腔癌前病變」是口腔癌發生的重要關鍵之一。所謂「口腔癌前病變」,是指口腔黏膜數種暫時歸屬良性,常有外觀形態改變,但比一般正常黏膜,有較高機會轉變為惡性腫瘤的病變,其成因絕大部份與患者使用菸、酒,以及檳榔等習慣有關。

「白斑」是最常見口腔癌前病變之一。所謂「白斑」,是指臨床上,無法以棉棒或紗布等簡單方式移除,也無法歸類於其他疾病的口腔黏膜白色病變。

依照病變的厚度及表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再細分為薄白斑、厚白斑、粒狀或結節狀白斑,及疣狀白斑。不同的形態,其惡性轉變率不同。因此早期診斷並治療口腔癌前病變,避免癌前病變進一步發展成口腔癌,也可以視為是防治口腔癌或是改善癌症治療預後的有效策略之一。



口腔癌前病變的治療


口腔癌前病變的治療,傳統上以手術切除為主。然而大多數的病人往往希望能夠避免開刀手術;或者有時候因為白斑發生的位置以及多處廣泛的病變,而使得傳統手術切除方式不容易執行,因而錯失治療的良機。

近年來對於口腔癌前病變,有較為保守且具有相當成效的治療方式,例如光動力治療及冷動治療,也許可以成為治療的選項之一。 以下將以冷凍治療於口腔白斑的治療為主題,為各位讀者作一個簡要的說明。


冷凍治療的原理與方式


冷凍治療在臨床上,主要是將液態氮等致冷劑(cryogen), 以直接接觸(如使用棉棒)或以近距離(如使用冷凍噴槍)噴在病變處的方式,達成移除病變的技術。

冷凍治療原理是藉由反覆急速的低溫接觸與後續回溫時間的作用,破壞病變細胞結構的完整性,進而引發一連串的反應,導致病變細胞的壞死或凋亡。由於正常細胞與病變細胞結構上的差異,加上可以控制接觸病灶處的位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影響。

筆者曾經於就讀博士班期間,跟隨台大醫院口腔病理科主任江俊斌教授學習並參與口腔黏膜癌前病變冷凍治療相關研究。

在患者第一次的診察中,我們先說明可能的治療計劃,並安排病變切片檢查。於患者第二次回診時,確定病灶為良性的癌前病變,並取得患者同意後,才會開始實施患部的冷凍治療。


冷凍治療的結果與預後


治療的時程約為兩星期一次。根據我們以冷凍噴槍實施冷凍治療的研究發現,口腔白斑平均約需3到4次的治療,可以達成患部完全治癒的效果。實際治療的次數,取決於病灶的部位,以及角質層的厚度等因素。

另外,如果患者未能戒除菸、酒、檳榔等習慣時,則治療次數會增加,或者於治療完成後又再度復發,因此這部分需要患者的耐心配合。我們也發現,與傳統使用棉棒的治療方式比較之下,冷凍噴槍的使用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治療次數。

根據病患的回饋,口腔黏膜冷凍治療幾乎沒有太大的不適感,或是僅有輕微的刺痛感,因此患者有較高的接受率。絕大多數的患者不需要施打局部麻醉劑。少部份患者會有局部黏膜下血腫、潰瘍,或是術後疼痛等現象。

一般而言,只要服用一般的止痛藥(如普拿疼)並避免感染,即可達到良好的控制。冷凍治療的其他優點包括:(1)可於門診實施,(2)相對安全與簡單的操作,以及(3)幾乎不會產生疤痕等。冷凍治療亦可用在其他口腔癌前病變(如紅白班),或是黏液囊腫等其他黏膜相關病變。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目前大多數的醫療機構皆有提供口腔黏膜健檢的服務,希望民眾能夠有效利用,關心自己的健康。如果有病灶的發生,能夠積極面對並與醫師討論可能的治療模式。也希望不久的將來,冷凍治療可以成為本院民眾治療口腔癌前病變的選項之一。

圖片說明 

A1 口腔右側頰黏膜白斑 
A2 經過兩次冷凍治療,呈現部份病灶消失 
A3經過三次冷凍治療,病灶完全治癒 

B1舌頭左側白斑 
B2經過兩次冷凍治療,呈現部份病灶消失,局部可見潰瘍 
B3經過五次冷凍治療,病灶完全治癒 

感謝台大醫院口腔病理科主任江俊斌教授同意提供轉載臨床照片。